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消失的“村小”——安徽宿松油铺小学停办的一线观察
2023-11-02 07:39:54 137

央广网宿松11月1日消息(记者徐鹏)深秋午后的微风袭过,安徽省宿松县河塌乡油铺小学正门上方悬挂的“欢迎回家”红色横幅仍旧随风飘扬。可曾经熙熙攘攘的校园,却早已空无一人。

望着人去楼空的校舍,75岁的村民王合年百感交集。一个月前,这所几乎与他同龄的小学,在斑驳的岁月旅程中,终究退场,完结了七十余载的育人使命。


曾几何时,“村小”是乡村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入学人口持续减少,许多农村小学不得不面临消失或停办的困境。

消失的“村小”,何去何从?

一所只有9个人的小学

油铺小学地处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河塌乡西北,坐落于斗山河村油铺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最近的高速出口距此有30多公里。31日中午,央广网记者驱车下高速后,辗转40多分钟,穿越了几个集市村落,才总算到达油铺小学。

“现在村子里孩子很少,我们学校和周围几个村相比,关停算晚的。”王合年此时刚从家散步至校门口,他向记者娓娓道来,“我一辈子都在村里生活,这也是我的母校。别看我们是农村学校,但培养了不少大学生,还有很多考入名校的。”


然而,时代洪流下,辉煌的落幕还是如期而至。今年9月秋季开学,油铺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总数仅为9人,且无报名新生。因生源太少,考虑到不利于开班教学,油铺小学被拟撤,并对余下9名学生进行就近入学安置。

当记者走进校园时,只见到一个默默清扫落叶的背影。他叫王冬木,也是本村人,女儿是油铺小学的老师,“从9月份开始,她也一起调去乡中心小学教书了。”

对于学校的当前的处境,在外务工多年,见多识广的王冬木看得很透,“这是个古校,难免会有点可惜。但大家要相互理解,确实有很多因素,并不是(政府)不想办或者不想开。”


其实,当环顾四周之后,他的话或就不难理解了。整个校园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由一栋两层的教学楼、一栋三层的综合楼、一排平房食堂、一个门卫室组成,总面积达1265平米。其中,光教室就有十余间。

几名老师守着偌大却又空荡荡的校园,等待着数量与他们几乎一致的学生到来时,答案或许已不言而喻。

“听说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成村卫生室,这是好事。当然,如果再提供一些群众活动的场所,那就更好了。”不少村民如是说。

“村小”遍布到硕果仅存

当油铺小学停办的那一刻,也标志着河塌乡倒数第二所村级小学退出了历史舞台。“河塌乡辖六个行政村,2017年的时候,还有18个教学点(村小),但现在就只剩下李店小学一个村级小学了。”河塌乡中心小学校长张金中坦言道。

今年7月,油铺小学召开家长会,对学校拟撤并相关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就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学生成长发展等方面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

“绝大部分家长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的同伴以及更好的教育环境,同时也要适应未来初中的大班级教学环境,所以基本都选择来乡里读书了。”张金中告诉记者,中心小学或乡政府所在地街道的中心小学东区均在5公里范围内,学校也安排了校车、食堂等,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孩子就学的问题。

对于旧校舍的使用,也在稳步推进中。“审批通过且已经改建好的,基本都是公益性的项目,包括党员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村部等。”河塌乡党委副书记方亮告诉记者,“教育教学方面的设施和设备,会统一集中到中心学校做再分配。”

目前,河塌乡全乡学生数量为1187人,幼儿135人,教职工102人。然而,不光是“村小”难以为继,乡中心小学其实也面临一定的窘境。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张金中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前些年,学生人数基本都维持在2000人左右,但这几年以年均200人的数量在递减,我估计还有三四年左右,会下降到一个基本平稳的状态。”

在张金中看来,几乎所有的村级小学均未主动停办,都属于自然消亡。因此他认为,仍在运行的少部分“村小”,在保障好师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日常的设施设备维护即可,大型投入建设值得商榷,“长远考虑,集中发展中心小学,能让孩子们尽可能享受到城里学校的标准。”

让乡村“活起来”是关键

媒体此前报道,相比2012年,十年来,我国小学数量减少7.95万所,降幅达到35%,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究其原因,则在于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农村地区生源减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撤点并校。

央广网记者梳理公开资料也发现,“村小”消失的现象近些年较为普遍:2019年秋季开学后,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马嘴小学乐心村小现有的6名孩子都去到马嘴小学上学,乐心村小就此正式停办;2023年9月,为了给予孩子充分的教学支持,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大路边镇黄家滩村黄太小学停办,30多个孩子集中转至镇中心学校读书······

对此,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指出,乡村小学消失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展开的。可以说,城市化是农村小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最主要原因。

在“农村空壳化”的背景下,王云飞认为,如果一定要扭转这个局面,那么就是乡村振兴,“让劳动力回流,这样才会重现乡村社会的活力。适龄入学儿童多起来,乡村的老师才会留下来。”

他认为,相关部门应致力于乡村社会建设,改变乡村面貌,这样才会吸引更多劳动力回家乡发展,乡村的孩子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此外,在乡村小学教师配备和政策上,可以采取倾斜方案,由此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那些因担心村小教学质量,而被家长送往城里上学的孩子,或许就会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