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桥区宝华小学:“全景式”幼小衔接的适性实践
2023-10-31 07:07:25 339
济南市天桥区宝华小学秉承“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教育核心价值理念,积极探索“适性教育”之路。两年以来,针对学校育人空间、课程建设、实施策略、联合教研、课题研究等特点,提出了“全景式衔接教育”理念,着力为孩子打造了一座科学衔接、有效赋能的成长桥。“全景式衔接教育”是以看见儿童的完整生活、成长规律和内生力量,最终指向“完整儿童、适性生长”为育人目标,从全域、全程、全面、全人的视角,全面探索双向衔接、双向奔赴的幼小衔接教育模式。
一、全景式衔接教育研究背景
在幼小衔接教育研究上,由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有限,探索性研究的成熟的适应性课程总量不足,尤其是相对完备的综合性、多学科、融合性的课程体系研究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更是少之又少。
2022年,学校为了解家长对幼儿适应性培养方向,针对2023年一年级入学的学生家长,开展了一项主题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您最看重什么?”的问卷调查活动。收回的339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28%的家长最关注孩子的“品德人格”,91.15%的家长关注“各种习惯的培养”,针对家长需求,学校在编制入学衔接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孩子的人格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最终将研发的入学衔接相应课程内容进行推送学习。一年过去了,学校再次邀请2023年一年级入学家长,针对“2023年入学衔接课程是否有帮助?”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99.25%的家长认为学校推送的入学衔接课程是有帮助的,它减轻了家长和孩子入学的焦虑,提高了家长和孩子对小学一年级教育方式的提前适应能力,以及增强了他们对新生入学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一个学期设计的适切衔接课程目标、实施策略的科学理解。
二、研究实践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看,一是拓宽了“双减”工作研究的领域和范畴。二是弥补了一年级适应课程理论研究的不足。三是构建了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当前小学一年级新生适应性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较为充实的教学资源。
从实践层面上看,学校开展适应性课程研究,基本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认知发展水平,有利于一年级学生平稳度过适应期,将极大地帮助新生以最乐于接受、最喜欢的方式开启小学生活;从学生成长角度而言,他们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全方位的适应更利于学生将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实际教学中,适应性课程将会为教师作为教学参考,帮助教师更注重从学情出发,研究学生、反观教学,进而生发出学生喜欢、学业轻松的一年级课堂,学生前期的良好适应将为接下来的学校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一年级适应性课程的有效实施对于师生而言都是双赢的,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最灵动的课程,将帮助学生走好小学生活的关键第一步。
三、全景式衔接课程目标与内容
1.建设一个柔性衔接的入学适应育人空间
帮助每一个孩子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环境是幼小衔接的首要工作。学校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让校园空间处处传递出友善,孩子们感受到安全与亲切,身心放松,喜欢上学,并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2.开发一套适合儿童发展的入学“适应课程”体系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教育目标、特点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小学一线教师面对新入学的新生教育也同样存在着盲目性,因此,开发出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能力的“入学衔接课程”“入学适应周课程”“入学适应月课程”等架构组成的一年级适应课程体系,可为一线教师实施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
3.凝练一套切实可行的入学“适应课程”实施策略
学校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着力于探索“双师协同”“联合教研”“家校协同”“多元评价”等方式的入学适应课程实施策略,让策略的实施有效助推适应课程的落地。
4.培养一批“适应课程”下全面发展的师资
借助“适应课程”的设置,培育一批既懂得尊重儿童个性差异,又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教师,助推学生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项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实施路径和策略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围绕幼小衔接究竟“衔接”什么?宝华小学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深入开展幼小衔接现状分析,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应对策略,制定了从环境布置、课程开发、实施策略、联合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入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家校双向奔赴,让幼小衔接科学过渡的实施路径和策略。
(一)建设“全域”衔接的入学适应育人空间
教室是孩子们待的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在宝华小学,校方期待的教室是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生活场域,传递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成为孩子的“第二个家”。教师把学生需要的图书、工具、设备、器材等资源,放到离他们最近的地方,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撞见”学习,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在走廊、大厅、操场、卫生间、水房等校园中的非正式学习空间上,学校从“使用者”思维出发,鼓励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商议手绘的约定、规则,让孩子尽力呈现丰富多彩的活动照片、课程图表、手绘作品等,保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有规则的自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师生、生生交往沟通的机会,共同创建和谐融洽的校园关系。
(二)开发“全程”衔接的入学适应课程体系
1.入学前衔接课程
从2021年到2023年,学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家长需求,按照“学校办学理念”“家庭生活习惯”“校园学习习惯”三大篇章研究入学前衔接课程,已经将课程体系升级到3.0版本,由家庭教育指导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联袂教研推出。入学衔接课程将更助力家长和孩子减轻焦虑、增加期待,提前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信念和育人载体。
2.入学适应周课程
为一年级的孩子设置的首周课程为“宝华·印记”,科学设置课程表,对学生进行学校文化的认识、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学校整合基础性课程,制定特色课表,用吻合孩子年龄的绘本故事润泽他们的心灵,用认识自己、认识同学、认识老师、认识班级、认识校园等互动活动消除他们对陌生环境的恐慌心理,帮助他们顺利迈出求学之路的第一步。实施过程中重在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降低知识学习难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适时渗透相关学科要求,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缓冲期,建立小学学习信心。
3.入学适应月课程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价值的支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课程目标的实现是以课程内容为依托的,目标确定后,积极进行课程内容的研发。为达成课程目标,必须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体现前瞻性、趣味性,吸引学生;要提高实践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度过;还要兼顾实用性,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里,适当考虑渗透学业知识。因此,“适应课程”紧紧围绕“我上一年级啦”这个大主题,多学科融合,从学生的视角制定首月课程内容。
4.入学适应学期课程
基于入学适应周课程、月课程的实施,摸清学生的起点是在同一条线上,还是在多条线上,摸清学生的起点,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合理调整或者整合后续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水平,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达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效开展教学;准确把握起点,积极调整教学;对症下药,利用差异设计教学;教学更精准,课堂更有效。
(三)探索“全面”衔接的入学适应实施策略
1.项目先行,涵育入学适应师资
本着学科多元、年龄多元、层级多元的原则组建入学适应项目团队,力求实现:团队成员涉及尽可能丰富的学科,便于主题式项目化适应课程实施,团队成员有经验丰富的骨干,也有充满干劲的青年,合作当中各扬所长,使团队有智慧,同时有激情;团队成员有管理人员,也有普通教师,保证团队能仰望星空规划推进方向,也能脚踏实地践行课程计划,能举全校之力推进项目,也能聚焦细节不断完善。
2.双师协同,助力课程有效实施
实施“双师协同”制度,即正副班主任带同一个班,既能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又能在班级管理上向幼儿园一个班配有主班、配班两位老师的模式靠拢。有效助推入学适应性课程的实施。
3.联合教研,加强教师衔接合力
通过多角度调研,深入大地名泉幼儿园、行知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指导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中的问题与困惑,集中会诊把脉,分层跟进指导。组建“幼小学习共同体”,人员混搭,学研相融,形成共同价值观;推进“衔接项目研究”,以项目认领、持续推进的方式,促进研究有成效;探索“协同教研新样态”,幼小主题沙龙、同课异构、角色互换体验、点餐送培式、现场问诊式等教研方式将教师深度卷入。有效的教研支持,打通“双向衔接”的堵点,促进幼小教师互借智慧、共研共生。
4.学科融合,整合构建学习内容
教师打破学科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学生通过该主题的学习,获得较完整的经验。比如第一个主题“美丽宝华小学是我的学校”,从导语开始,设计的每个板块都是围绕认识新学校这个主题开展的,通过讨论吧的讨论,让学生喜欢上新学校,并以自己是宝华小学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每一个主题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5.家校共育,共促儿童健康发展。
家长作为幼小课程衔接的主要利益方之一,应为孩子入学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如与孩子一同选购适宜的文具用品,既可在物质上为幼儿提供准备,又能在心理上培养幼儿的入学意识。为了提高家长群体的认识,在“适应课程”中,学校适时推出“陪伴课程”,通过系列主题家长会的召开、家长开放日和每周“亲子陪伴活动”的举行,让每一个家长都关注到孩子能力培养和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同时明确自己的职责,为孩子保驾护航。
6.课题引领,助推入学适应走向深处
学校成立“入学适应”项目团队,将问题变成课题,实现了“课题带动”和“任务驱动”的有效研究机制。2021年12月,《双减背景下小学一年级适应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成功立项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目前中期汇报已经通过。2022年3月,《“适性教育”下小学一年级适应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成功立项天桥区课题规划办课题,课题研究必将带领学校入学适应衔接工作向更深处漫溯。
(四)指向“全人”衔接的入学适应发展愿景
用“全人”的眼光来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员参与成为成长导师,看见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完整发展,让学生未来的无限发展成为可能。
通过入学适应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素养提升,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中的“学”与“教”,探索入学适应课程的有效机制,帮助儿童平缓过渡,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最终指向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五、实施效果
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从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单一维度扩展到关注学生是否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适应程度如何、是否喜欢该学科、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多维度。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表现性、过程性,利用“成长护照”制定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以“成长档案袋”的方式留存成长足迹,形成了过程性评价资料。
学校基于低年级孩子的入学适应,选择了孩子喜欢的绿色为主的基调,对8个班级进行装饰调色,进行环境适应。根据前期衔接课程,学校在孩子入学一个月后举行家长开放日,学校精备语文、数学36节入学适应课程。组建20人左右的项目团队,进行课程研发,与幼儿园联合教研6次,申报课题1项,整合开发主题统整课程9节。3年时间让1972位家长提前了解学校,减轻入学焦虑,让986个孩子积极适应学校环境和课程。
开发华彩·入学衔接、适应课程86节,幸福微课程30节,家长线上学习100多节。暑假、寒假学校会提前招募家长学校“幸福微视频”的成员,完善分工,在假期按照计划进行有序推送,减轻家长和孩子的入学焦虑。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济南市天桥区宝华小学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所需,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以“全景式衔接”为引领理念,以科学的方法为路径,坚定地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熠熠生辉的自己。(周晓琳,杨立宁,周国栋,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