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教育局“双减”工作专家座谈会在春晖小学教育集团召开
2021-11-05 10:31:27 833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杭州市教育局组织召开杭州市义务教育段“双减”工作专家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由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承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蒋锋,省教科院院长朱永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孔永国,市教科院院长俞晓东、副院长金卫国,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主任林正范,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正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凯博士、《教学月刊》杂志社陈永华主编以及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领导出席本次座谈会。
五个维度关注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座谈会伊始,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蒋锋作了“双减”工作汇报。蒋局长表示,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清整工作已经卓有成效,如何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主要任务。具体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
1. 课后服务。“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在教师工作量有所增加,家长群体对课后服务有高品质、个性化的需求等现实情况下,学校应考虑资源拓展和教师取酬等问题。此外,“1+X”学后托管启动后,学校顶层设计和管理需要重新建构教育生态,建立教学秩序以适应“双减”后的学校管理新常态;
2. 作业管理。学校应认真领会“双减”政策,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要求,积极推进作业改革,进一步提升作业管理质量,通过作业设计、作业改革达到轻负高质的效果;
3. 教学质量。学校应通过积极的教学管理,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快速适应新政变化,以教学研究和课堂改革为途径,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4. 评价改革。学校应关注学生个性化评价机制的建立,积极推进五育并举的综合型素质评价,不唯分数论,确保学生评价的公平公正;
5. 智慧教育。学校应继续扩大教育资源公共化,通过建立线上资源包、资源库,如杭州的“名师公开课”等,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
一站式课后服务
多样态、数字化赋能,打造课后服务春晖路径
随后,田冰冰校长以《轻装 2.0:春晖一站式课后服务经营路径》为题,分享了春晖小学教育集团课后服务工作的系列举措。春晖小学教育集团以“校园每一个公共时段,都是重要的,值得研究的”为行动共识,在课后服务顶层设计上谋划在先、整体思考,建设春晖课后托管一站式服务,力争把课后公共时段设计出品质;在课后服务实践创新上精准对接、量身打造,设计基础托管教室样板间,打造丰富多元的课程;在课后服务时间管理上精心设计、全员培训,调整作息时间,推出课后服务时间管理课程;在课后服务保障措施上数字赋能、师资保障,致力于探索模块组合、多人分担的“轻装”课后服务2.0管理模式,通过掌上春晖平台,提供课后服务数字保障,开放数字化地下接送中心,提高接送流程。
田校长重点介绍了春晖小学教育集团类别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学校根据不同学段的学情和需求进行了分层安排,涵盖了素养提升类、体艺拓展类、综合实践类、科技创新类、国际视野类课程以及特色校本课程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和提升的机会,国际象棋、乐高、动感街舞、书法……这些趣味十足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真正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享用高质精品课程大餐。春晖小学教育集团以服务增值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方法,提升课程育人、教学育人、协同育人的水平,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田校长特别提出“双减”之下,学校老师更要有时间管理能力。即先打破平衡,再建设平衡——既要关注政策,又关注老师个人时间管理能力,以达到新的平衡。在这一方面,春晖小学教育集团巧用智慧教育系统,将教师课堂行为引入分析系统,用大数据看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以此优化自己的课程时间安排能力。
深度剖析:
专家座谈共话“双减”,助推“双减”政策高质量落地
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主任林正范从教育教学质量、作业问题和课后服务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林正范教授认为,教育的本体不能动摇,要提高课堂效率,最基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有主动修炼自我的态度,努力提升自身课堂教学水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林教授指出,要想做好课堂改革,要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变革,如单元教学,项目化教学等,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要想提升作业质量,教师应更科学地设计课堂和作业,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有机融合,借助作业管理平台等减少低水平的作业,将题目的“点对点”转化为“点读面”。林教授还指出,课后服务还是要回归教育本体,抓好队伍建设,建立多方力量组合的有质量的教师队伍,如组织社会力量、家长群体等,以弥补教师力量的不足。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凯博士表示,“双减”后,教育明显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教师应围绕自身学科,开展拓展课程研究。将课堂、作业、课后服务三项内容通盘整合,从课堂教学转向课程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点,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通盘设计研修,同时教师也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时间规划。
此外,王教授称需要考虑孩子们的社会生活和学习。课后服务延长了学生每天的在校生活,这是否也相应地缩短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同时,王教授指出“双减”政策进行必须考虑城乡问题,考虑公平性,比如做示范区,做课程共享。最后,王教授提出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机制争取家校协同育人,不要让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厢情愿”。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正伟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所倡导的“指向核心素养”的思路非常正确,比如应运而生的深度学习、智慧教育、探究性学习等,可以改变思维、研究方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但是,人的社会性成长不能由学校包办,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校外活动。据此,王教授提出需从少年宫、社区、周边博物馆等招募课后服务老师,来支持“双减”的改革。
同时,王教授表明“家庭教育法”的颁布使得教育制度较之前更具衔接性和整合性。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多在家庭,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和压力,应让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而相应的,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家长培训来指导家长。
《教学月刊》杂志社主编陈永华谈到他所理解的“双减”主要有三点:
1.整体观。即能否用整体性的眼光看待“双减”,将它视为突破学校教学“堵点”的方法;
2.统筹观。能否用学术的眼光看待“双减”,建立“双减”资源库和案例库。加强校内校外活动或研学;
3.协同观。家与校、校与校之间应携手教育的开展。陈主编还认为,“双减”可能是一种过渡的状态,而非常态。
此次专家座谈会深入剖析了“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家庭、社会面临的共同教育“堵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意见。杭州市教育局将持续密切关注“双减”工作中的存在的难点和痛点,持续跟进调研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新样态,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文字 | 王懿雯
编辑 | 宋婷婷
审核 | 杨海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