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北京市昌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记者从当日的昌平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是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今年回天地区将实施建设74个项目,覆盖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文体绿化等7个领域。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关注1
回天地区7个领域将建设74个项目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自2018年8月启动第一轮回天行动计划以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回天居民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昌平区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7大领域246个重点项目谋划实施,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投用172项,公共服务短板有效织补,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
2025年,回天地区将建设涵盖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文体绿化、市政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城市更新7个领域,共74个项目。
具体来看,在提升区域服务功能组织方面,统筹优化“一轴一带两廊”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未来科学城绿道、中轴线北延长线绿道,投用奥北森林公园三期,建成全龄友好万亩森林公园,以生态发展轴撬动区域高品质生活。
在公共服务方面,2025年回天地区将投用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二期等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增加学位3210个。优化人大附中昌平学校等10所学校周边交通。丰富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和区域公共体育均衡共享,扩大优质养老助残托育多元供给。
在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上,还将完成北清路、太平庄中街等项目建设。系统提升轨道交通站城融合质效、绿色出行服务水平,统筹谋划增加停车资源供给,不断提高市政保障和防灾减灾水平。
同时,还将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产业发展活力,并深化“回天有我”创新实践,健全党建引领主动治理。
关注2
乡村养老驿站将推出特价餐
2025年昌平还将新增养老服务中心和驿站6家、养老助餐点40家,建成一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提升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覆盖率。同时,记者了解到,昌平养老服务的探索也将继续向乡村延伸,2025年昌平乡村养老驿站还将推出特价餐,如5元餐、8元餐,以减轻乡村老人享受助餐服务的负担。
2024年,昌平区建成全市首家普惠医养融合服务中心,新增养老驿站10家、养老助餐点65家。截至2024年年底,昌平区已经建成1个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8个镇街养老照料中心,82个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幸福晚年驿站),全区共有养老机构51家、养老助餐点152个,建设完成6个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养老服务全覆盖。
昌平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韩辉告诉记者,昌平人口老龄化率低于15%,这个数字对比全市数据并不算高,但在昌平区227万人口基数下,33万老人仍然是个庞大的数字。“特别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我们都知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提升失能失智老人照护人员的专业护理能力,也是今年我们会探索的方向。”
韩辉说,昌平区在2025年继续对养老驿站的护理人员、家庭养老床位的护理员等进行专业培训,让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韩辉说:“我们也在尝试农村互助养老的模式。”该模式将在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村庄先行探索,通过资源整合、举办乡村活动的方式,将不爱出门的老人们聚集起来,建立相互的联系。在乡村的人情社会中,互助养老更侧重于精神慰藉。
关注3
综合托育服务中心今年9月投用
昌平区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将于今年9月投用,该中心将承担全区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同时可提供不少于150个托位。今年昌平全区将新增不少于1000个普惠托位。
昌平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李文慧介绍,昌平区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中央财政支持示范项目试点区,已在探索发展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和农村志愿托育服务模式,逐步解决群众入托难、入托贵、入托远的问题。
“通过镇街或单位免费提供场地、区级提供装修改造和玩教具配备资金支持、委托专业托育机构运营的方式,将托育服务送到家门口。”李文慧说,根据相关政策,昌平区普惠托育服务收费定价最高不超过每个月2160元。2024年全区实行普惠托育收费的各类园所共有65所,提供普惠托位2611个,同比翻了两番,各镇街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覆盖率达到了91%。
安全保障方面,昌平区成立了北京市首个区级托育行业协会组织——昌平区婴幼儿照护协会,研发智慧托育平台,定制托育机构责任险并连续3年为备案托育机构统一投保,对各托育机构提供消电检服务和一键报警联网服务。
李文慧介绍,在区级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加紧推进建设的同时,昌平区还将持续推进51个社区嵌入式托育园、亲子小屋建设和运营指导,至少新增1000个普惠托位,并落实普惠托育补贴政策,实施多层次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