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小学,路在何方?
2023-09-06 09:47:47 289
正值开学季,和别的学校门前络绎不绝的情形不同,江苏镇江市丹徒区江心实验学校门口则显得有些冷清,好一会才能见到几名学生背着书包走进学校。其中,一年级只迎来了3名学生。(9月5日《新京报》)
最近几年,有些村小的确是越来越“小”了。尤其是与城镇学校上个学要挤破头的景况相比,一些农村学校显得尤为冷清。一个年级只有3人的“袖珍”小学,此类看似极端的个案,却隐约可以从中瞥见不少乡村的影子。实际上,这样的“麻雀小学”“袖珍小学”绝不在少数,仅媒体报道的,光湖南一地,就有8200多所这样的“麻雀小学”,20多万农村孩子就读于此。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人将之归结为城镇化发展的结果。确实,人口外迁流动是很大的动力源。随着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农村地区或多或少面临着空心化的问题。父母离开乡村外出务工,子女也不得不随其进入新居住地就近入学,一些乡村小学萎缩、生源锐减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除此之外,资源不均衡始终是“硬伤”。在一些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育投入效率偏低,小、散的特性也使得他们无法发挥办学规模效应,基础教育就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经济条件相对好些的家庭,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读书也是常见现象。
作为教育体系“神经末梢”的村小,出路在哪?关键在找对策、重落实。往大了看,根本在乡村振兴,加快城乡各种资源要素流动、让人口留得住、发展得好等。往小了说,建好乡村学校,核心在教育均衡,重在把更多教育资源投入到不被“看见”的乡村小学。在这之中,保留并办好上文提及的这些乡村“袖珍”学校,对于保障乡村孩子的基础义务教育尤为重要。当前,还有些地方出于维持经费投入性价比、管理效能方面的考虑,存在一刀切式撤并小规模村小的冲动。对于这种倾向,必须保持警惕。更进一步,各地都应着眼于乡村长远发展,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审慎考虑“袖珍”小学的去留问题。
(广州日报评论员付迎红)
[ 编辑: 李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