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幼小衔接班,孩子是否需要上?
2016-06-21 10:07:08 3068

   暑假到了,大班的孩子幼儿园毕业了,再过两个多月,他们将走进小学课堂。大家都知道,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孩子走进即将成熟独立的阶段,然而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在幼儿园的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最近,幼儿园大班的家长群里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要不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选择怎样的培训机构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更为合适这样的话题展开。孩子真的有必要上幼小衔接课程吗?不上幼小衔接,孩子就跟不上小学的节奏?
    幼小衔接培训火爆
    记者了解到,除了各式各样的暑期班之外,幼小衔接班,是近年来暑期班中最为火爆的课程。各大早教机构都会在暑期到来之前,早早地抛出幼小衔接班级的招生公告,课程中主打语文、数学,还有一些衍接课程,比如硬笔、美术等等,一个月的课程收费在2000元左右,而且还供不应求。家长高女士最近去给孩子报暑期幼小衔接课程,工作人员竟然告诉她,还有2个名额就满员了,如果再晚一步就报不上了。“都说幼儿园、小学不好进,没想到幼小衔接班也火到这个程度了。”
    除了各大早教机构,记者发现,一些私立幼儿园也会办暑期班为大班孩子做幼升小培训。专门聘请了福州一些小学的资深高级教师来执教,课程从7月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以便孩子们上小学后能够迅速适应一年级的节奏”福州某幼儿园园长介绍。
    公立园家长成为报班“主力”
    在幼小衔接的“报班大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立园的家长。因为许多私立园在大班年段的常规授课中,就已经穿插了一些小学课程的知识内容,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阅读量、会简单的书写、初步认识拼音以及做简单的算术等。相比私立园,公立园对大班孩子教授的内容多以素质训练、兴趣培养为主,虽然在毕业前也会展开幼升小的主题活动,比如邀请小学老师来上一节小学的语数英,或者带领学生去附近小学进行参观等等,但毕竟针对语文数学等知识内容层面与私立园相去甚远,所以很多公立园的家长更加“忧心”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之后会与私立园毕业的孩子产生巨大差距,为了做好准备,也让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家长们无奈只能选择报班。
    一定要上幼小衔接吗?
    如果不上幼小衔接班,没有接触过语文、数学的孩子们就一定会跟不上一年级的节奏吗?小学老师都表示,只要孩子能集中精力,一般都能跟得上。因为教材是科学的。往往跟不上的学生,都是那些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没培养好的孩子。
    事实上,老师们都认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填塞更加重要。福州中山小学的邓老师说,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准备,应该更多的是能力的准备,比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生活技能以及情商。一些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女生辫子掉了不会绑,男生鞋带松了不会系,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没掌握,比不会认拼音算术更糟。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隐性问题,比如拖沓、没有时间规律、生活不能自理能问题,一上小学就都暴露出来了。
    而且,提前让孩子进行填鸭式的学习,表面上看是很厉害,也能在入学初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时间一长,这种早学的优势很快会被“抹平”。不管是拼音,还是算术、识字等,提前学的孩子也并非能一直保持优势。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初,因为各自的经历不同,他们之间的差距挺大的。但这种差距会逐渐缩小的,到下学期,孩子们的差距已经基本抹平了。相反,花两个月时间提前让孩子学习,还有可能造成孩子提前掌握了知识后课堂上就不爱听讲了,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所以,上不上幼小衔接班并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行为,掌握生活基本技能,学会规划时间,遵守规定,认真听讲,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家也能做好幼小衔接
    其实家长们也可以趁暑假自己为孩子做好衔接。
    首先是主动阅读的培养,小学课程以书本为主,不像幼儿园有教具、玩具,而且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自己读故事,家长要每天抽半个小时陪孩子看书,逐步让孩子学会主动阅读。
    其次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小学生到校上课要准时不迟到,不像幼儿园有半个小时的入园时间,傍晚一放学要养成先做作业的习惯,而不是拖沓或玩耍,这些需要家长帮忙调整。
    坐姿的培养。幼儿园里,孩子们基本是想站就站,想坐就坐,而小学则不同,大部分上课时间,孩子们必须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家长要教孩子正确的握笔方式和阅读距离,同时要培养孩子自我安全意识,因为幼儿园里有老师跟着,小学老师可能上完课就走了,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安全,远离危险,下课不打闹,不去攀爬危险的地方,过马路要注意安全等等。
    在家里要教孩子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保管、收拾自己的物品,整理自己的玩具、衣橱等,做事情学会定时,慢慢地养成规律守则。
    至于拼音书写、算术方面,家长可以自己教一点,但是笔画、笔顺等不要教,这些留给专业的小学老师去教,因为家长没教对再让孩子纠正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