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双减”之后 教育终要回归学校与家庭
2021-09-07 10:21:59 698

刚刚这个双休日,是“双减”政策执行后的第一周末。但显然,家长和学生们还需要适应没有“补习班”的节假日。

9月4日,天津市组织了6个督查组,对市内六区多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突击抽查,大部分培训机构能遵守国家‘双减’政策规定。也就是说,未来的周末,家长要和孩子们“死磕”了。

对于“双减”政策,当前依然有很多争议,但讨论的焦点很多已经偏离了主题。比如,很多人都说“双减”政策是为了保证未来的工人数量,但实际上,从10年前开始,技术工厂就开始倾向于招聘本科生了,而且从未来的趋势看,工人大概率都是技术工种,纯体力的工作越来越少了;也有人说,“双减”政策是为了让年轻人敢生孩子,但从没有研究表明,课外辅导班和生孩子有什么必然联系。

说到底,“双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应试回归于教育,教育回归学校与家庭,但这其实并不容易。

“如今所有的学生都被送到培训班,在牺牲时间的情况下反复训练,提高的并不是成绩,而是整体的分数线。”上海市教委相关人士谈到“双减”政策目的时所说的这句话,让很多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了思考。

我们不妨说的更直白一些,真正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是“习惯”,但“习惯”不仅仅是会预习、会复习、会刷题和会考试。“习惯”包含的东西更广阔,“睡眠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大而化之,其实就是家庭是否塑造了有利于孩子学习的“氛围”。

此前,在课外班盛行的背景下,学校、家庭在儿童教育中逐渐“退位”,这才是此次“双减”政策出台的大背景。

“学校老师教的课程太简单,这不是浪费时间吗?”很多家长都和笔者说过相同的话,但他们没看到的是,学校是唯一能够提供给孩子近似于社会,但又有老师保护的一个环境。从某种程度上,将学校形容为“小社会”并不是一种贬义,而这种环境是所有课外培训机构都无法提供的。

“但现在很多家长都不愿与学校老师沟通。”一位在职老师告诉笔者,“我在想,是否家长认为学校资源不如校外机构,或者老师水平不如课外老师,但有一点,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

在“双减”政策之前,很多家长将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等同于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但在课外辅导教师的眼中,家长们做的如何呢?

一位在天津工作多年的韩国足球教练,曾在朋友圈写了《让孩子踢球拿手的3大秘密》,主要就是三个观点;

第一、家长看手机会影响孩子踢球;

第二、家长的坚持是最珍贵的;

第三、场外管理,每次训练课,孩子的运动装备是否整齐;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习惯并不仅仅适用于足球课外班。有多少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家长在教室外面齐刷刷看手机;有多少课外班,家长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孩子停课或者换机构;有多少课外班,家长做了“甩手掌柜”,但却通过刷题的方式,要求孩子提高分数。

这样的话,“童话大王”郑渊洁早就告诉过我们了,“家庭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示范和引导。”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他们也许真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能力,但这时候,郑渊洁也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教育也需要一点点“演技”。

说到底,“教育”终归要回到学校与家庭,而家长永远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新金融记者 张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