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浙江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2016-09-06 21:42:17 1802

2016年5月,浙江省盲人学校初三学生王鹏辉在“荔枝FM”客户端上订阅了一个新频道——“我是你的眼—盲人电影”,并在上面收听了一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是由浙江师范大学的三名学生自发创建的“线上盲人电影院”,他们希望盲人学生们也能和普通学生一样,“看”一场最新的电影。


公平,一直是浙江教育事业追求的目标。衢州市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炳洋说:“特殊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残疾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补偿身心缺陷,把残疾学生培养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让他们充分地就业,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


为了更好地保障残障人士平等享有教育权利,2009年11月,在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经过郑重的投票表决,通过了《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将残疾人教育纳入了全民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并提出要全面普及残疾人九年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发展特殊教育还得到了充足的经费支持。2011年11月,浙江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规定了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从2010年以来,浙江还累计投入3.2亿元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并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


在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城东的双林中心小学,有一个专门为患有多动症或学习有困难等特殊学生准备的“资源教室”,该教室比一般教室大,约100平方米,分生活区、学习区、种植区、运动训练区、心灵交流区等8个区块。而在杭州市艮山路学校的3幢楼内,每一个角落都实现了无障碍设置,学生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在家政训练室、模拟超市等专用教室内学习各种“生活小技能”。


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特殊教育学校84所,形成了“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中小学布局体系。


2014年,《浙江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出台,提出:到2016年,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低于95%,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和送教上门服务体系。两年过去了,浙江已建成了“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关爱体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5%。


宁波学生小包(化名)患有听力缺损,语训康复班毕业后,入读了宁波海曙区解放南路小学。刚进校时,他连一篇课文都读不下来,只能读10个字的儿歌。经过学校老师与同学的帮助,如今小包已经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随班就读的方式让轻度残障学生走进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利于他们形成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嵊州市甘霖镇蛟镇小学教师黄美红和她的“助坤爱心团队”,每周都坚持送教上门,为10岁的残疾儿童赵坤带来“定制化”的课程。


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浙江还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


浙江省首位用盲文参加高考的盲人考生郑荣权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梦想有一天我们凭着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平等地与普通人竞争,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